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我的关系都是,欲求不满?

刘纯婷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08-04




欲望这个东西,在我们的文化里,一直带着禁忌的意味。
西方的神,你看宙斯,睡过一堆天上人间的美女神仙,留下儿女无数。
我们的神,是禁欲的。我很长时间都搞不清楚,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不是一对,感觉我们的神仙不会结婚,不会谈情说爱。
《西游记》里面,唯一一个表现出色欲的神仙,还被贬下凡,做了猪。
除了性,还有很多欲望的禁忌。
《道德经》里说: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
我们对欲望的态度是谨慎的,是戒备的。
想当年邓丽君甜美的歌声,从台湾传到内陆,多少父母担心,孩子沉迷这些靡靡之音,堕落自弃。
我们对于满足自己,使自己愉悦,在集体无意识层面就困难重重。因为这象征着堕落。


满足自己最大的难就是,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欲望和需求。
我会经常问我的来访,看上去你有个很强烈的需求,你会为你的这个需求去做些什么吗?
比如你想和老公有更多的性生活,你会去做些什么努力吗?
这不行,羞耻!
比如你觉得上司给你安排的事情已经多到超出你的负荷了,你会去获取帮助吗?
这不行,无能!
……
所以,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拒绝我们,自己那一关就过不了。
我们在说出需求之前,已经模拟了一个拒绝的过程,可能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,会被满足。
所以即使我们的需求能表达出来,对方的一个眼神,一个语气,一个商量,我们都感觉渗透着无穷无尽的拒绝,所以我们很快就偃旗息鼓了。
一个感觉自己得不到的人,在现实层面就会互动得不到。以证明,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。
这将在我们心里累积大量委屈和愤怒,迟早,我们会“秋后算账”的。
就像一个隐忍付出的妻子,铁了心要离婚,十头牛都拉不回来,家里人却莫名其妙,根本不清楚在她的内心世界里经历了什么惊涛骇浪。这就是情绪积累到了顶点,迎来了大爆发。


有位女性,在她成长的岁月里,妈妈总是把照顾弟弟的任务交给她,虽然她比弟弟只大了两岁。
五六岁的时候,就要带着弟弟出去玩,给弟弟洗澡,再大一点要给弟弟洗衣服,好吃的要留给弟弟。
弟弟不小心磕了摔了,她就会挨骂,或者挨揍。
只有她把弟弟照顾得很好的时候,妈妈才会说她是个好孩子,能帮忙。
逐渐的,她学会了主动去为弟弟付出,去获得妈妈的喜欢。
后来她说,我发现我其实恨我弟,他什么都不用做,就可以获得一切,而我只有为这个家、为他付出的时候,才能得到一点温情。
我弟弟买房子的时候,我自己想换大房子,我妈说,你弟连房子都没有,你就顾着自己换大房子,你是姐姐你不帮他就没人帮他了。
她哭着说:我多想我妈能跟我说一句,这些年辛苦你了,你做得够多,也做得够好。她好像都不知道我也是人,也需要人疼啊。
但我也是贱,明明知道她心里只有我弟。但是她一需要我,我就像听到号角声的战士一样又开始冲锋陷阵,勇往直前,遍体鳞伤。
她把我当工具用,我自己就真的成了工具。


这个工具属性,使她伤心。
但是,令人悲伤的是,为了得到关系中那少有的温情的部分,她会主动把自己变成工具。去满足别人,别人就会逐渐习惯她的付出。
而她需要别人疼惜、照顾和认可的愿望,在关系中就会严重被低估,或者被忽视。
因为我们在付出的时候有严重的委屈和愤怒,当我们需要依赖别人的时候,我们也会投射对方会委屈和愤怒。
所以就不能好好表达自己的需求。
但不能好好表达不等于不会表达。我们会通过其他方式去表达这种需要。
比如,我们会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,就是我的想法,哪怕我没有说出来,对方就应该知道,并且想方设法去满足我。
可实际上别人无法获取我们的想法,这样的期待使得我们更容易对关系感到不满。 
还有就是破坏性的表达。比如贬低对方无能,责备对方自私,抱怨挖苦。直接掐死对方想满足我们的任何念头,一心只想逃离现场。
然后,果然我的愿望他不愿意满足,他不愿帮我,也不爱我。


实际上吓到别人不是我们的需求,是我们的情绪,难以安抚,难以满足,对方好像怎么做都不是我们想要的。
因为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明确地不带情绪地表达过我们多么需要他,以及需要他做什么。
一位女性想每周和丈夫有四次性生活,然后她觉得自己的需求太旺盛了,对方可能难以满足。
所以她试探性地问丈夫,有个女人一周需要四次性生活,这个女人是不是需求太多了,你觉得呢?
丈夫迷迷糊糊地说:可能是吧。
她立马愤怒地说:我知道,你肯定不行,做不到。
这不是骂人嘛,男人在性方面脆弱的自尊,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摧残。
与其说,我们不允许自己得到满足。还不如说,我们不允许身边有满足我们的人。哪怕是能的,我们也要把他变成不能。


有些人不能被满足的感觉,一直是自己制造出来的。
现实层面可能我们可以得到,得到的也不少。但是我们需要苦心经营一种,我得不到的感觉。而得到的部分我们也会用滤镜自动地滤掉,并且朝着得不到的方向去解释去感受。
这么做对关系是有破坏性的,因为对方始终需要坐在那个自私的不愿付出的位置上。
一直处在这么失望的关系当中,有什么好处吗?
好处是,创伤一直在暴露,就一直保有被修复的可能。
除此之外,我们得不到,是我们自己不可爱,不值得,把父母放在了对的位置上,也保留了一种可能,就是如果我做好了,可能获得父母之爱。直接面对父母是坏的,这就等同于我肯定得不到了,那就太令人绝望了。
很多人很难说父母不好,就是因为如果他们不好,我自己也完蛋了。
当然,如果我们遇到了糟糕的养育者,让我们受了伤。
那也只是我们遇到了错的人,并不代表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是错的。
有一句话说,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是需要爱,是需要很多很多爱。
如果没有得到,真的是一件让人心碎的事情。
值得为此大闹三百场。
UM|咨|询|师 刘纯婷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擅长人际关系、父母成长、亲子沟通、个人成长等等。公众号:女咨询师们(nvzixunshimen628)
预约咨询请长按扫码


从性出发,谈论、学习性

用性和心理学的知识

带给你新的认识和成长


人到中年,还有爱情么

2021-07-18

毒嘴,是在PUA孩子

2021-07-17

郭麒麟、李雪琴冲上热搜的“成年人社交潜规则”,先别急着夸

2021-07-16

中年夫妻,一周性爱改善实验

2021-07-16

真正成熟的成长,必须面对真实的客体

2021-07-13


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服务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